稻在乡间,乡在心间!“水稻”主题空间现身海淀小区
稻香庭
大滑梯 小花圃
可随手涂鸦的手绘墙
夜晚莹莹闪烁的星空墙
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大人们坐在多功能座椅上乘凉
孩子们在滑梯、攀爬架上玩耍
......
作为海淀街道“海之微”
小微空间更新计划示范场地项目之一的
稻香园西里社区下沉广场——“稻香庭”
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我们一起去看看
稻香园西里社区下沉广场作为“海之微(Hi We)”海淀街道小微公共空间更新计划示范场地项目之一,目前已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
依托海淀区责任规划师制度优势和海淀街道高校联盟,通过空间潜力调查、参与式设计等方式,探索海淀街道小微空间更新途径,为北京市小微公共空间构建提供海淀街道模式。
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设计团队的设计师谈到设计理念时说,“这一片社区之前就是种京西稻的地方,所以我们就想以水稻为整个场地的核心主题。”最终,“稻香庭”下沉广场以“水稻”为设计主题,通过以水稻生长、水稻相关的历史故事等,增强社区文化性及凝聚力。并且为充分满足儿童、老年人活动需求,还设置了中心交流区、健身运动区、儿童游戏区等,最终形成“一老一小,阖家欢乐”的全龄社区公共空间。”
我们一起来看看
“稻香庭”都有什么设计亮点吧!
入口玄关区
入口玄关区运用钢板的弯折
塑造先抑后扬的庭院入口空间
给人一种如同回家一般的温暖
进入场地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镂空雕刻的水稻图案
呼应场地“水稻”的主题
钢板景墙区域
在原先挡土墙的基础上设置钢板景墙
前设座椅满足居民交流、晒太阳的需求
钢板景墙以康熙年间焦秉贞所绘的
“《御制耕织图》”为主题
向人们展现古代耕作生产的22道工序
并以“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为开端
让人们共同追忆曾经的稻田
钢板景墙延伸至儿童游戏区
景墙的功能转变成为黑板
居民们可以在此共同绘制社区的未来
景墙上部镶嵌星光灯
在夜间可形成星星点点的光亮
中心交流区
此区域是场地内的休憩安静场所
位于场地中心区域
各区域活动后的休息以及
平时需要座椅的活动都可以在此区域进行
这里移除了原有的遮阳棚和下棋桌
在中部设置桌椅并与场地内水泥台相连
形成多功能桌椅组合
使得水泥台在场地内更加和谐
桌椅与铺装均设有与场地主题相关的
诗句刻字或水稻图标
健身认知区
移除了原有的遮阳棚和下棋桌
在与中心交流区的交接处
设置动静分割互动爬杆
爬杆呈“1987daoxi”形态
也是对稻西社区1987建成的一个纪念
场地中使用率较高的几组健身器材保留
方块状的展示墙承载了
场地举办活动后的展示功能
儿童游戏区
拆除了原有的水泥台阶
将健身器械移动到健身区
在此区域增设互动黑板
在原有水泥高台上设计
树屋滑梯、塑胶微地形、攀爬网和跷跷板等
供儿童游玩的设施
改造前
▲改造前
这块只有400平米的小微空间虽然不大,却是居民身边重要的活动空间,承载着儿童嬉戏、老人健身、休憩交往等多种功能,关系到居民日常生活品质改善提升,海淀街道从居民需求出发,于2022年启动对稻香园西社区6号楼北侧小广场的改造计划。
“座椅太少老人没有休息的地方、孩子们在这里缺少玩耍的地点、健身器材太少、地面不平整......”改造开始前,街道工作人员和北京林业大学的设计团队一同来到稻香园西里社区,开展实地走访,了解居民的诉求,并将居民的意见想法逐一登记,对施工方案进一步改良。
街道责任规划师付斯曼向记者介绍改造的初衷,“这次更新改造,我们是从全龄友好的设计理念来进行提升的。老人们可以在这里健身,小朋友们可以在这个地方滑滑梯玩耍。居民们还可以一起来种种花,种种草等。”
通过细节的打造和提升
400平方米的小微空间
成为不同年龄居民共享的休闲空间
实现了全邻友好的设计初衷
住在稻香园西里的居民纷纷表示,“孩子一直希望小区里能有一个滑梯,现在建成了,他特别开心。老人也可以坐在这里休息、聊天、下棋。”
“这上面有很多的诗句,特别是这个耕织图,让社区多了很多文化气息。”
如今,曾经被人忽视的“小微空间”,已经成为了小区居民热门的“网红打卡地”,大家都喜欢这里,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小改变、大作用,400平方米的小微空间,进一步改善了居住环境,拓宽了居民休闲空间。
记者:栗洁
编辑:张斌
推荐 · 阅读